登录

精彩回顾 | 临床实践指南专题系列论坛(七)

发布时间:2022-08-05 10:39:47.0点击次数:1469次


。。。。。
2022年5月15日,由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以下简称GUIDANCE)SRS合作举办的《从证据到决策—临床实践指南专题系列论坛(七)》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主要视角:循证医学指南的内审与外审








大咖云集


大会主席--王吉耀教授(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


主讲专家--姚晓梅教授(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症指南中心(PEBC)首席方法学家)

 

与会嘉宾--

陈成伟教授--海军军医大学905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

陈英耀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黄宇清教授--(北京市海淀医院胸外科执行主任)

姚晨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主任、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

杨汀教授--(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夏君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GRADE中心主任)

主持人--赵赛老师(SRS学术总监)








姚晓梅教授视点

循证医学指南的内审与外审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流程,姚晓梅教授从循证医学指南内审和外审的重要性、PEBC制作循证医学指南内审外审的流程、循证医学指南内审外审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了本次讲座。

1循证医学指南内审外审的重要性

循证医学指南的内审外审会涉及多不同背景的专家,同时可能也会包含病人代表,因此此过程可以减少指南推荐意见的偏移,并增加指南推荐意见的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2. PEBC制作循证医学指南内审外审的流程

姚教授主要从内审外审人员的选择、内审外审人员意见的收集、以及如何把收集来的内审外审专家的意见反映到指南推荐意见当中三个方面介绍了PEBC制作循证医学指南内审外审的流程

“新诊断的 II、 III 或 IV 期卵巢癌的巩固与维持治疗”指南的内审和外审流程为例:

2.1 内审

首先,姚教授指出,PEBC的内审由指南制定专家小组(临床专家小组)评审PEBC的同行评审患者咨询小组评审PEBC的报告审批小组评审四方面组成,且所有内审人员都需要提供利益冲突表格

临床专家小成员组主要由多学科的临床医生专家组成,临床专家小组的建议收集以后,由核心小组进行回馈总结,并将收集的临床专家小组的意见反映到指南推荐意见当中去。

PEBC的同行评审人员由PEBC方法学负责人,和另外一位方法学家组成,不同的方法学家分别在拟定的医学指南文件上提出建议,负责该该指南方法学家最终将建议反映到指南推荐意见中去。

患者咨询小组评审人员由六位患者代表组成,通过线上会议进行建议的收集,最后负责该指南的方法学家根据患者咨询小组的建议直接在拟定的指南草稿上修改,将患者建议反映到指南推荐意见中去。

PEBC的报告审批小组成员由受过方法学培训的临床专家组成,通过AGREEII为基础报告审批评价表格进行建议收集。审批结果分为三种:审批通过, 有条件通过,未通过只要有一位报告审批小组专家未通过, 就需要修改后再次提交审批针对报告审批小组成员的建议,核心小组需回应总结,并反映到指南推荐意见。

2.2 外审

PEBC的外审由两方面组成:针对性的同行评审及专业咨询,其中针对性的外审专家需要提供利益冲突表格

针对性的同行评审专家由指南制定核心小组在计划书阶段提名的临床专家组成,专业咨询人员由PEBC临床专家数据库或核心小组在计划书阶段提名的临床专家组成,并通过调查问卷或在拟定的医学指南文件上提出建议进行建议的收集。同样,核心小组需对同行评审人员及专业咨询人员的建议进行回应总结。

3. 循证医学指南内审外审的意义

循证医学指南的内审和外审过程可以进行指南的传播,间接辅助指南日后的落地与应用,且此过程符合国际医学指南质量评价工具AGREE II的要求。 

PEBC卵巢癌的巩固与维持治疗指南内审外审的实例解读,请看回放 

https://live.vhall.com/v3/lives/watch/673651581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各位专家针对本次论坛内容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陈成伟教授分享了在指南过程中相关利益冲突的观点。首先,陈教授指出,指南应该有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谨性,且要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然而目前发表的指南、共识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利益冲突问题,因此,指南制作过程中的内审和外审十分重要。

对此,王吉耀教授补充到,利益冲突在指南制作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全面收集证据,形成证据体,评价证据质量,进而形成推荐意见,保证指南制订过程中的透明性、公平性,从而进一步规避利益冲突。

姚晨教授就指南制定透明化的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在指南制定的起始阶段,指南制作方案完成以后,可以通过类似于方案注册的方式进行公开,保证透明;其次,指南制定过程冲的相关记录在指南发布是也应进行相关披露;最后,在内审和外审阶段,要保证利益相关方的透明及利益冲突的披露。另外,姚晨教授还指出,指南应该不断地更新,杂志可以通过提供动态更新的平台以及动态系统综述更新的配合来保证指南的更新。

陈英耀教授针对此次论坛内容分享四点内容:1.从卫生技术评估的角度类比,指南的内审和外审更加重要。因为指南是一个疾病治疗的整个的过程,包括诊断、检查,治疗等等。2.为了保证指南的质量,应该让内审和外审更加结构化制度化。3.病人参与会有很多主观性,因此要有专业人员的引导并不断培养他们在医学指南方面的能力。4.指南当中有经济学的思考是今后非常重要发展的这个目标。

宇清教授从临床专家的角度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临床专家,是指南的需求和实施的主体,指南的内审外审,实施发布,都是需要临床专家来参与的。但是从临床专家的角度看,由于每一位专家的学科不同、关注点不同、方法学只是储备不同,内审外审的局限性较大,因此方法学评价对临床专家更加重要。其次,规范的指南制定方法的引入可以让临床专家更加客观地评价指南制定的结果,更好的推进共识和指南的落地使用。

杨汀教授则提出是不是每一部国际指南都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的问题。对此,姚教授回应到,指南形成过程中不变的是证据,在指南的形成过程中,基于证据体进行本土化及情景化的考虑从而形成指南推荐意见是十分重要的。

夏君教授从中国临床实验指南联盟的角度分享了内审外审方面的经验。首先,夏君教授指出,指南本身就是一个证据整合类的研究,而GRADE实现了一个系统性的、完整的、可重复的、透明的、更加规范的一个过程,确保了指南产生过程当中的科学性,达到避免偏倚和利益冲突的目的。其次,夏君教授分享了中国临床实验指南联盟的内审的两个阶段:1.指南的研究方案产生时,方法学的计划先给同行专家评审,以发现方案设计中可能会引入偏移的发面;2.推荐意见的初稿产生之后,指南制定过程中的临床专家会再对报告进行审核。而外审过程主要是确保指南发布之后的可行性,让指南的使用者对可及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议。


更多圆桌讨论的精彩话题请关注论坛回放:
             https://live.vhall.com/v3/lives/watch/673651581         











会议总结

如果您对上述内容感兴趣,亦或是想更详细的了解循证指南中从证据体到推荐意见的形成相关知识,敬请收看直播回放。


https://live.vhall.com/v3/lives/watch/673651581


这次论坛是GUIDANCE与SRS合作召开的第七次论坛,姚晓梅教授的分享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各位专家教授也分享了十分宝贵的指南制作经验,论坛回放可通过GUIDANCE公众号观看,免费观看两周。未来GUIDANCE将与SRS共同携手将“临床实践指南专题系列论坛”继续举办下去,也将请到更多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请继续关注GUIDANCE和GUIDANCE公众号“CGUIDANCE”。


本系列课程题目

(点击相应题目即可查看详情)


1.医学指南的制定与更新

2.循证医学指南计划书的制定

3.循证医学指南研究问题的构建

4.偏倚风险/质量评价工具的适当选择与应用--Cochrane RoB 2.0为例

5.循证医学指南证据体质量的综合评价

6.证据体到指南推荐意见的形成--灵活运用GRADE方法

7.循证医学指南的内审与外审

8.临床实践指南的报告与发表及杂志的选择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CGUIDANCE

关注我们

获取最新的临床实践资讯

  • 会员中心
  • 支付通道
  • 如果您有问题或意见拨打

    enquiry@review-solutions.cn

分享到